近日,由湖北省社科联、湖北广播电视台、湖北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,湖北电视综合频道联手长江云推出的系列理论故事节目《是这个理》以《固废堆里“淘宝贝”》为主题,走进中国化学生态环境公司所属大江公司,以基层岗位爱岗敬业为报道切入点,以技术创新驱动为报道抓手,探寻大江公司的成功“秘笈”,探究黄石如何通过变废为宝成为闻名全国的矿业之城,如何在工业固废中挖掘挖金。
以下为节目内容梗概:
绿色转型,炉渣“摇身变宝”
中化学大江公司坐落在美丽的长江之滨、青铜故里——湖北黄石,已从事循环经济产业50多年,是国家首批工业环保资源化利用细分领域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公司致力于工业固废、危废无害化、资源化协同处置,拥有完备的选矿、湿法冶金、火法冶金、真空蒸馏冶金、水处理等生产线,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为目的。
进入大江公司的生产车间,映入眼帘的是繁忙而有序的生产场景。铲车将电炉渣块转运至粗矿仓内,经过颚式破碎机的破碎、磨浮、脱水等工序后,这些看似无用的炉渣被送进了冶炼高炉。在这里,温度与融液相互交织,共同完成了金属的提纯与升华;铜铅或金银等金属悉数“吐出”,实现了从“石”到“金”的转变。
在大江公司所属固废循环利用有限公司的厂区里,50岁的胡波身影依旧矫健。他身穿朴素的工作服,头戴安全帽,脸上洋溢着岁月沉淀的沉稳与坚定。作为这家公司的老员工,胡波已经在这里度过了整整二十年的光阴。然而,回望这段历程,他最初对固废炉渣能够变废为宝的想法,却并非一开始就深信不疑。1994年,胡波在新冶铜矿上做选矿工作。因为资源逐渐枯竭,1997年前后,老胡所在的新冶铜矿面临停产,包括他在内的大量工友没活干,每个月只有一点生活费勉强过日子。当时公司决定对产业进行调整,从处理原矿转为处理固废炉渣,两者在流程上其实并没有太大差异,但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,对老胡来说,习惯了以前的粗放式选矿,现在突然要在一堆工业垃圾里寻宝,实际的操作难度和心理上的落差可想而知。
重庆小伙儿江湖侠是大江公司引进的第3批技术员。2011年,大学毕业的江湖侠来到黄石。原本想着一展抱负,可刚到公司门口,这个小伙儿就傻了眼,眼前厂区和自己想象中的选矿厂完全不一样。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态,江湖侠还是决定留下来试试看。怎样升级工艺、调整参数?怎么将固废炉渣吃干榨尽?小伙子满脑子想的都是这些,成天在实验室和生产车间两头跑。可他发现,公司的老工友们却并不看好他们的折腾,觉得是在自找麻烦,有着较强的抵触情绪。
江湖侠明白,要说服大家跟着一起干,必须要拿数据说话。两年时间里,他们广泛吸取老同志们的经验做法,反复测试、磨合,终于在2014年,江湖侠他们的技术攻关取得了实际成效:公司铜冶炼炉渣选矿尾砂含铜品位从0.26%降至0.24%,铜回收率由68%提高至71%左右。这批新技术的引进创造出千万级的效益,也深深打动了老员工们,在江湖侠和老员工们的共同努力下,如今,大江公司已建成120万吨/年铜冶炼炉渣生产线,年可回收铜金属2万吨,相当于国内2座大型铜矿山的采铜量。同时,整个选矿流程中形成的产品各有用途,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,真正实现了固废循环再利用。
现在,江湖侠在黄石这座城市安了家,还有了两个可爱的宝宝。而老胡一转眼也已经在厂里干了20年。当年这看似无奈的选择,如今已经成为他们安居乐业的依靠。这座厂的发展,也让曾经的矿冶名城,有了转型的机遇。